屡败屡战,又一家电巨头官宣造车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莫莉)今天 14:11
撰文 | 莫 莉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甄尤美
2025年10月24日,夏普正式宣布将于2027财年推出一款电动汽车。这意味着,“液晶之父”打算开启一场战略转型豪赌。
夏普造车构想同中国造车车企思路非常接近,它并非要打造一款传统的交通工具,而是旨在创造一个“车轮上的客厅”。
此前,其代号LDK+的概念车展示了这一愿景:车内不再是驾驶舱,而是融合了家庭影院、移动办公室乃至家庭能源枢纽的智能生活空间。
从最初原型车上拥有65英寸巨屏,到为贴近量产而优化为投影方案,夏普始终围绕着车家一体的核心理念进行探索。这就跟最初理想汽车取名为“车和家”一样。
夏普将这款概念车称作“只有家电制造商才能打造的客厅式座舱”,希望用户在停车后把车辆当作客厅的延伸空间来享受。
夏普的造车计划,还绑定着富士康。
作为苹果iPhone的代工巨头,富士康曾经渴望成为电动汽车界的安卓,但是, 8 月 4 日,它最终宣布将原本计划用于电动汽车生产的美国俄亥俄州洛兹敦的旧通用汽车工厂出售。
但是,夏普在富士康研发的纯电平台上结合自己在显示技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智能家电领域的积累,试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开辟一个差异化市场。
10月30日,夏普将在东京举行的日本移动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 2025)上揭晓更接近量产的新版概念车。它能超出我们期待吗?
老牌电子跨界豪赌
作为曾在电视和显示领域称雄的老牌电子企业,夏普近年来主营业务低迷,液晶面板市场的不景气使业绩承压。
夏普发言人承认,新推出电动车项目正是因为传统业务萎缩带来的压力,公司希望将电动车培育为新的业绩支柱。在这种背景下,跨界造车被夏普寄予厚望。
夏普首席技术官稻谷基嵩(Mototaka Taneya)表示,早在2023年夏天,夏普就启动了电动车原型的开发,并于2024年9月的科技日活动上展示了首台原型车。
这台代号为LDK+的概念车是一辆车身长约5米的厢式车,车内搭载了一块65英寸液晶大屏,可瞬间把车辆变成沉浸式家庭影院或儿童娱乐房,还能用于远程办公,与家人通过大屏幕无缝视频交流。
概念车甚至内置了蓄电池和太阳能板,能够连接家庭电力系统,在家庭遭遇停电时充当“超大号充电宝”为住宅供电。
这一系列设计体现出夏普对车家互联生活方式的探索,也引发了外界对其造车前景的关注。
经历一年多的打磨后,夏普的电动车概念更趋近于现实量产版本。
相比去年的原型车,新版概念车在外观和技术上都有所调整,其车身比例更贴近传统MPV,取消了早期原型驾驶室上方夸张的隆起造型,转而采用稳健方正的厢式车身设计,并配备了侧滑门。
为了兼顾实用性,新车舍弃了原型车上那块65英寸巨屏,改为在后排座顶安装投影仪和可收纳的幕布屏。
这样一来,车内依然可以变身家庭影院或移动办公室,但整车重量更轻、结构更简单,也更加接近商业化量产阶段。
稻谷基嵩表示,新概念车“比此前的原型车更轻便,也更接近量产”。
按照规划,这款电动车有望在2027财年率先登陆日本市场,随后推广至东南亚等地。
据称,夏普打算打破传统4S店模式,转而通过电子卖场和住宅建造商等渠道销售新车,以期与自家消费电子和智慧家庭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富士康还在造车?
夏普的造车计划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单纯是跨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款电动车的研发得到了富士康的全力支持。
富士康早在2021年就公布了高度模块化的电动车平台,并推出Model C、Model E等概念车型,2022年又发布了Model B跨界车和Model V皮卡等原型。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曾经高调宣称,目标是到2025年为全球5%的电动汽车提供代工制造。
今年4月,富士康电动车战略负责人关润(Jun Seki)在东京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日本是其发展电动车业务的重大机遇,公司积极寻求与日本企业合作。当时普遍认为,富士康还在谋划更大的布局,准备好入股日产。
进一步的消息似乎也在佐证。5月,富士康与日产联盟的三菱汽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后者开发并代工一款电动车型,计划2026年在台湾生产并向澳洲、新西兰市场供应。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虽然富士康出售了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兹敦的电动车工厂,而且,富士康入股日产看起来非常渺茫,但它似乎还是想在日本继续推进造车业务。
更何况日本政府和产业界近年来也在鼓励新玩家进入电动汽车产业,以激发创新活力、追赶全球电动化潮流。
这也是夏普造车计划能够进一步落地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6年,富士康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夏普66%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此后,夏普在富士康的推动下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造车计划由此产生。
夏普这次即将亮相的LDK+概念车采用了富士康纯电平台的800伏高压平台架构,搭载容量100千瓦时级别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可达660公里。
当然,夏普还把自身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积累融入了这辆车。新车将搭载夏普自主研发的“CE-LLM”对话式AI技术以及AIoT平台和多种传感器。
通过这些技术,车辆能与家庭里的电视、空调、洗衣机等智能家电互联,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智能调节车内环境,并实现车与家的双向能源管理。
综合来看,富士康的技术底盘加上夏普的家电基因,使这款“移动客厅”电动车备受关注。
“前车之鉴”
目前,汽车产业吸引了众多其他行业的巨头跨界进入,然而,跨界造车并非坦途。
索尼就是典型案例。这家日本电子巨头在2022年与本田汽车合资成立了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计划发挥双方所长共同打造智能电动车。
当时索尼、本田的合作一度被视为强强联合,推出的新品牌AFEELA也吸引了广泛关注。
然而,两年多过去,这一项目仍在烧钱投入阶段,离真正量产交付尚有时日。
据索尼本田移动公司最新财报披露,该合资企业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中营业亏损高达5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9亿元),同比亏损扩大逾1.5倍,而且已连续两年零营收。
也就是说,索尼和本田投入的真金白银尚未带来任何市场回报,所有开支都是两大母公司在输血维持。
更严峻的是,首款量产车型的研发进度一再延后,原计划2025年初交付的AFEELA电动车因软件整合问题推迟到了2025年底,预计最早要到2026年春季才能在北美交付上市。
AFEELA定价高达8.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万元)起步,直接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的高端车型,能否被市场接受仍存疑问。
彭博情报分析师指出,新创品牌要在豪华电动车领域实现盈利并不容易,即便索尼本田寄望以高售价回收成本,恐怕仍难以弥补巨额投入。
除了索尼,其他家电跨界造车的故事同样波折。全球吸尘器巨头戴森也曾投入重金造车,但2019年突然叫停项目,坦言“商业上行不通”而退出。
这都为夏普敲响警钟——烧钱抢跑容易,但真正拿下汽车市场份额并实现盈亏平衡绝对不是容易事。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夏普造车一方面是富士康在日推进汽车版图的关键一步,另一方面也是夏普自身想抓住新能源风口实现业务转型。
不过,考虑到富士康造车节节败退的现实、索尼和本田合作的迟迟不能开花结果,夏普跨界造车虽然展现出了这家老牌企业转型求生的决心,但是结局恐怕依然会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