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丰田8月销量7.5万辆 同比增长领跑合资车企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温莎)今天 13:08
一部莲花车,半部操控史。
“如果我们不讲操控,那吉利收购莲花干什么?莲花天然就是一台操控的车。我们有 77 年品牌历史、7 次 F1总冠军等一堆荣誉加成。我觉得这点是我们和这个市场需求比较吻合的地方,我们会坚持走这条道路。”
9月21日,莲花跑车以“注定热血”为主题,举办了EMEYA/ELETRE新款上市发布会,莲花科技营销中国及中东亚太区总裁钦培吉在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说,“吉利收购了莲花做莲花,因为它就是一个 77 年的操控品牌。”
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收购了DRB - HICOM 集团旗下莲花跑车 51% 的股份,同时收购了宝腾汽车 49.9% 的股份,实现了对莲花跑车(路特斯)的控股,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
莲花继承了品牌,也继承了技术。“有些时候我会说,莲花就是一个 77 年的英国品牌加中国的电气化技术,在底盘上,我们一直讲的 6D 数字底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莲花就是底盘调校之王,这个不用再讨论了。”
钦培吉说,马斯克第一台车底盘也是借鉴了莲花工程的这个调校,包括很多电车其实都借助了莲花工程的调教。“其实底盘调校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很多企业为了求快根本不去做这个事情。但对莲花来说,它本身就有这个技术。”
智能电动时代,关于汽车的一切都在被颠覆,但从钦培吉的采访中,可以看到莲花的战略定力,坚持该坚持的,不随波逐流。
“吉利来说,莲花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守住高端的品牌定位。这不是一句空话,这么多年,很多中国企业都想做出一个根基稳固、个性鲜明的高端品牌,但其实都不太成功,上市一两年后自己就开始节奏乱了,不清楚品牌讲什么。莲花一直讲操控、讲赛道,就是想保持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不会出现品牌定位漂移,这也是我们一直做的。”
发布会后,钦培吉回答了关于莲花的依稀疑问,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莲花卖给谁?
冰箱、彩电、大沙发目前是一个主流趋势,这个产品定义一点都没有错,因为它发掘了一个前面不存在的蓝海。但是社会是多元化的,这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一个产物。随着大家庭时代的结束,是不是后面开始进入小家庭?
所以我觉得无论社会往哪边发展,我们肯定是需要做操控车的。那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讲完了莲花的目标人群是谁,要讲我们是谁。吉利收购了莲花做莲花,因为它就是一个 77 年的操控品牌。
你问我莲花的机会在哪里?这个品牌 77 年了,我们要做的依然是把体系建立好,这个体系就是即使你离开了以后,这个品牌还能自动滚动两三年不掉链子,这就是品牌力、体系力、以及销售渠道能力。
短期内,我会极尽所能把转化率、经销商能力提上来,品牌上联合巅峰极速,中期其实还是需要产品加持,不断迭代更新。一旦一款产品成功了,后面的信心都会回来。
我们在一步一步往前走,一年、两年、三年的规划内部是比较清晰的。
莲花会降价吗?
销量大涨是打折扣的。因为品牌知名度不够、渠道能力不够、用户服务能力不够,这样的销量大涨是损耗了更多品牌未来的增长空间。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打折是谁都会做、也是最简单的事情,本质上考验的是降本能力。
背靠吉利,莲花做降本并没有多大难处,无非就是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做删减。我们也不用全球顶级厂家的主动稳定杆,就用最便宜的,反正叫主动稳定杆就行了。
我觉得莲花作为全球品牌,有些东西还是必须坚持的,所以这些配置我们没有删减、我们的用料、材质都是选用行业顶级的。
莲花如何看待流量?
保持品牌调性的必要性和活下去,哪个更重要?肯定是活下去。活下去和商业伦理比谁更重要?依然是活下去更重要,因为活不下去,什么都没有了。就像那句话讲的,你的世界只属于你一个人,你的眼一闭,整个世界就没有了。所以我很理解许多企业,新势力、传统新势力,现在都变成要比活下去。
谁的心态最好呢?当然是国企,国企是不能死的。不考核利润,他们可以一次一次的试错,所以他们的出格语言就会比较少。谁最着急呢?肯定是新势力。纯正新势力现在只剩魏小理加领跑,其他的都没了。所以对这种现象,我觉得存在即合理,因为他们要活下去。
大家都知道传播就是内容+渠道。渠道花钱买,不稀罕,渠道战略再怎么整合就这些了。那么就需要拼内容。拼什么呢?拼恶性内容,然后谁嗓门大?谁说出格的话?但是消费者不是傻子。人设是逐步形成的,而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掉,非常难。作为一个77年历史的全球品牌,莲花不应该顺从这种潮流,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
莲花如何出海?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其实也是一样的。我去看了看迪拜、日本等国外市场迪拜、日本等地的经销商他们对自己的市场是有分析的,会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做客户服务。
我们去迪拜那个经销商店里,去宝马、劳斯莱斯店,我一下觉得回到了 20 年前。他们的销售是彬彬有礼的在接待每一个客户,而不是急吼吼的说,大哥你看过车了没有?你要不要试驾一下?今天你下单,我们有促销,他们从来不说这个。每个人都慢条斯理,包括客户服务接待区,慢条斯理的跟客户讲解你这车到底有什么问题。
其实像中东、亚太,尤其像高端品牌,如果希望以中国高端品牌的形象出海,一定不是文化征服,而是应该考虑文化融合、尊重当地文化。包括现在团队输出培训教材,我都反复关照,不能用中国标准去套海外经销商。要尊重当地的习俗。我们可以卷一点点,但是不要卷到别人认为你中国品牌就是这个样子。
目前为止,我接触的经销商对中国品牌还是保持友好,他们认为中国的车不错,他们不认为有天然的档次之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别人认为你是中高端品牌,你不要把自己做成了中低端品牌,这个是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