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汉柔情全新坦克500成都车展亮相,张雨绮出任“首席体验官”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莫莉)今天 17:46
作者 / 莫 莉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成都车展的热度尚未退去,上汽集团“八连涨”的势头已持续领跑。
这份亮眼表现,早就藏在半年报的量质双升里。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极具说服力的成绩单。半年报显示,公司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整车零售220.7万辆,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达到130.4万辆,占比提升至63.5%;新能源车销量64.6万辆,同比增长40.2%。
更引人注目的是利润的跃升。今年上半年,上汽实现合并营业收入2995.9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60.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432%。
进入下半年,上汽的增长势头依然不减。7月单月销量33.8万辆,同比大增34.2%;刚刚发布的8月数据显示,整车销量达36.3万辆,同比增长41%,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双双大涨五成,实现自年初以来的“八连涨”。
在竞争激烈、增速放缓的中国车市,这样的表现无疑说明了一个事实:改革的红利,已经开始在上汽显现。
这种“量质双升”的背后,不仅仅是几款爆款车型的短期拉动,而是组织体系、产品矩阵、技术路径全面调整之后的综合结果。
从组织到产品,从国内到海外,上汽的改革正在形成合力,推动这家中国最大的车企重新定义增长的质量和节奏。
利润飙升的“底层密码”
如果说销量增长是最直观的指标,那么利润修复则是改革真正的底气。
今年上半年,上汽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85.9%,归母扣非净利润实现翻两翻增长。这些财务指标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源于组织与经营的深层次改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汽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业务实施了一体化管理,重塑了更灵活高效的运营体制。
其中,乘用车板块引入类似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模式,对产品定义、成本管控等数十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打通整车开发全链路,全面推行敏捷开发流程,产品开发周期缩减到18个月。
这意味着,上汽能够更快地捕捉市场需求,并把想法转化为量产车型。
组织重塑提高了研发生产效率,以8月5日上市的全新MG4为例,该车型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下线仅用了14个月,比传统流程缩短约40%,这种高效响应能力背后,是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协同。
这些综合改革举措已在销售数据中有所体现:自主品牌销量稳步提升,带动利润修复和经营质量双双向好。
商用车方面,上汽成立了新的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委员会,推动大通与依维柯的双品牌融合,门店资源更为集中,销售与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这些举措使得商用车板块不仅改善了经营质量,也开始在新能源物流车、轻客等细分市场中跑出差异化优势。
与此相伴的是渠道质量的提升。
今年上半年,上汽配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结合地方政府的促消费举措,推出了置换补贴、购车礼包、售后权益等一揽子政策。终端零售的“优结构”效应逐步显现,渠道价格秩序得到改善,经销商的盈利质量也随之回暖。
这种良性循环,使得上汽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也能维持利润的修复与提升。
换句话说,组织效率与渠道质量的双修,正是上汽当前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稳住基本盘的底层逻辑。
高价值供给破局市场困局
销量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新品的拉动。
今年上半年,上汽已陆续推出荣威纯电D6、全新智己L6、别克GL8陆尚、宝骏享境等多款新品,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并进一步强化“长续航、智能操控、安全品质”等品牌标签,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下半年,尚界H5、全新MG4、荣威M7 DMH、智己LS6/LS9、奥迪E5 Sportback等重量级车型陆续上市,这些车型覆盖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形成了多元化产品矩阵,大大丰富了消费者选择。
这些新车的共同特征是“高价值配置”。
尚界H5作为上汽和华为强强联手打造的首款车型,已在成都车展正式亮相。作为鸿蒙智行旗下“五界”中首个面向20万级主流市场的产品,尚界H5具备了上汽和华为的强基因重组,既有上汽70年造车底蕴带来的品质与安全,又有华为鸿蒙智行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上市即搭载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以说是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车之一。
已亮相的智己LS6,首发便搭载“恒星超级增程”,采用行业最大“66kWh 800V增程电池方案”,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更带来超1500公里全程顶级电车体验,同时兼具超高安全保障与低温畅行能力。
荣威M7 DMH则通过同级最长160公里纯电续航和2050公里综合续航,重新定义了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价值区间。
……
技术层面,上汽加速了多项关键创新的量产化,进入关键技术“快迭代”。目前,上汽正积极推进第二代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品性能提升,并与OPPO合作完成“生态域”全新智能座舱开发。这两项技术已在全新MG4上实现量产装车,目前新车预售订单达4.5万台。“端到端”大模型已搭载在智己L6上实现量产,并持续推进迭代升级。
可以说,从电池到智能座舱,从增程技术到辅助驾驶,上汽正通过快速迭代和技术下放,把原本属于高端车的功能加速带入主流市场。
这种从“丰富供给”向“高价值供给”的转变,是上汽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破题之道。面对行业竞争白热化和价格战风险,只有用技术确定性对冲市场不确定,才能在激烈的内卷中保持战略主动。
全球化与生态协同,跑出“第二增长曲线”
在国内市场稳住份额的同时,上汽也在海外与生态合作中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1-8月,上汽在海外累计销售66.4万辆,同比增长2.3%。上汽MG前8个月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20万辆,同比增长20%,成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其中,在挪威,MG品牌进入7月份汽车市场销量TOP5;在西班牙,MG品牌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突破2.9万辆,同比大增60%;在捷克,MG品牌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4%。
此外,智己汽车加快出海步伐,IM5、IM6等产品先后登陆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区域市场,持续提升上汽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
这些成绩凸显了上汽在海外市场的稳健布局。
目前,上汽产品已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欧洲“30万辆级”市场、美洲、中东、澳新、东盟等“5万辆级”市场格局,海外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在合资品牌回稳的同时,自主品牌的全球化突围,正在为上汽构建新的增长空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在生态协同上的进展。
与华为共创的首款车型尚界H5在8月25日开启预售,18小时内订单突破5万台,显示出“上汽制造+华为智能”的组合拳正形成爆发力。与OPPO的合作,则让上汽在智能座舱和互联体验上走在前列。
上汽还以“人-车-生活”为支点,满足全生态、满足全场。其中,基于上汽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全面对接鸿蒙、安卓、IOS三大手机系统,市场手机品牌覆盖率超过90%。
同时,通过与深度战略伙伴实现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海量生态场景,实现无缝衔接、完全同步、0学习成本,做到100%的全车控制。
通过海外扩张与产业生态合作,上汽正在拓展“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销量上的增长曲线,更是盈利结构和产业生态的再造。
如果说组织优化、技术新品是上汽稳住基本盘的“内功”,那全球化布局与生态协同,便是其开拓增长新空间的“外功”。
此外,在智能驾驶领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汽智己汽车联合享道出行和上汽友道智途双双获颁上海市首批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上汽集团由此成为行业唯一一家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均获得“无驾驶人牌照”的企业。
这意味着,上汽不仅在消费市场跑出了增长,还在未来出行服务领域提前布局了商业化场景。
从销量与利润的修复,到新品与技术的迭代,再到海外市场与生态的拓展,上汽的“八连涨”并非偶然,而是一次深度改革逐步释放的必然结果。
在行业层面,上汽的改革提供了国企车企如何通过组织重塑与研发再造提升效率的可复制样本,证明了“效率红利”是中国汽车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提升核心技术供给和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共识,上汽正是践行这一方向的典型。
在市场层面,上汽丰富的产品矩阵和高规格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多元需求,提升了国产品牌吸引力。
在社会层面,上汽的改革不仅稳住了就业和供应链的韧性,还通过L4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和新能源普及,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形象与公共服务的品质。
回望这八个月的连续增长,人们已经不再把上汽的成绩看作是一次“反弹”,而更像是一场“重生”。在这个产业加速洗牌的关键阶段,上汽的样本,或许正在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写下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