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联网化>文章详情

车载微信之后,腾讯AR导航将于年内上车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涂彦平)9月26日 00:30

今年7月,德勤发布《智能网联时代,车企如何打赢数字化之役》报告,结合智能手机对手机行业的颠覆轨迹,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三个阶段。

德勤认为当前行业还处于第一个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普及阶段。这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车载应用商城初步搭建,并接入外部生态。

大概2022年将进入第二阶段:车联网基础设施将逐步匹配产品端的需求。5G通信网络、V2X等基础设施逐步成熟,车路协同商业化落地,车载支付的通道打通,将推动更多细分场景涌现,用户消费习惯逐渐形成。

大概2025年将进入第三阶段:应用场景成熟,用户价值得以深度挖掘。预计4-5年后,车联网的细分场景正式爆发,车联网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后,规模效应显现。

如果对照来看,BAT等巨头在车联网上的发展布局与德勤的上述判断也基本吻合。

9月10日,在云上举办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发布了大出行领域的两项重大战略——智慧出行“TIME生态合作伙伴计划”以及智慧交通新战略“We Transport”。

根据“TIME”计划,在智能座舱领域,未来三年腾讯将孵化至少100个创新企业,全面支持1000个“小场景”开发者进行应用创新,重点培养1000名跨界人才,与车企、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孵化超过500亿元的新价值。

“We Transport”则计划从创新交通建设、数字交通管理、城市交通营运和交通出行服务四大场景展开,深入挖掘人、车、路数字化价值。

不难看出,腾讯正向着车联网发展的终极业态进行前瞻布局。

腾讯AR导航即将量产

当天,腾讯车联的最新产品——腾讯AR导航正式亮相。搭载腾讯AR导航的量产车型预计将于年内上市。

今年6月,腾讯发布“生态车联网TAI3.0”,推出了腾讯随行和腾讯爱趣听两个车载app,以及生态开放平台腾讯小场景,目标是让更多生态多快好省地“上车”。

目前,腾讯小场景开放平台已经与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生态合作伙伴合作打造了70多个小场景,已经或即将在宝马、长城汽车、广汽、长安汽车、玛莎拉蒂、江铃福特等品牌的40余款新车上搭载。

此次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的智慧出行论坛上,腾讯车联总经理王万新透露,腾讯将发挥汽车的场景感知能力、LBS、车载语音、车控车况等特性,持续深挖车载特色的小场景体验。

“下一代智能驾驶舱的软硬结合趋势愈发凸显,需要让云端的服务生态和智能驾驶舱的人机交互、环境感知能力充分结合起来。”王万新表示,腾讯车联将开放“生态+技术”两大底座支持腾讯小场景开发。

在生态方面,腾讯车联已经形成手机、汽车联动的生态闭环,通过手机端“出行服务”等小程序实现与车机端“小场景”之间的联动。腾讯将这些用户触点开放给合作伙伴共创,并开放了生态工具链,帮助开发者促成商业闭环。

在技术方面,腾讯“AR引擎+场景引擎+安全引擎”三大技术引擎,将支撑各类“小场景”的创新应用开发。

此次首度亮相的腾讯AR导航,采用了车道级精准识别和定位技术,车载投影设备将导航信息直接投在前挡风玻璃前方,呈现出来的导航指引标识可以精确、逼真地贴合在路上,用户可凭直觉根据导航指引直接作出决策。

腾讯AR导航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可以结合场景以及用户ID,针对性浮现给用户所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服务信息。比如,它提示前方建筑物内有停车场,并显示实时剩余停车位数量,或者商圈一带各品牌打折促销信息。到了停车场室内,则可以直接将用户引导到空闲停车位。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表示,腾讯AR导航是借助AR技术帮助汽车在导航领域提供更好的体验,使车上导航比手机导航的体验有质的提升。

目前,腾讯车联跟东风、一汽、长安、广汽、长城、吉利、宝马、奥迪、奔驰、本田等31家车企有合作,腾讯汽车智能系统已经落地120多款车型。

钟学丹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目前不同车型上搭载的腾讯车联系统还是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因为不同的车型硬件平台、系统平台个性化的需求差异都还是蛮大的。我们也在不断地抽取出一些共性,帮助大家更快地上车。”

在当天智慧出行论坛的演讲中,对于未来的出行新生态,钟学丹给出了三点思考。

首先,基于出行场景让云端的生态与汽车硬件能力深度结合;其次,新生态需要更灵活、更开放,形成汽车、手机等多智能终端联动的生态闭环;最后,在新生态中,一定会诞生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些商业价值,属于产业链更多的参与方。

因此,腾讯提出了“TIME”计划,即T(Talent)-I(Incubator)-M(Mutual Benefit)-E(Enlighten),准备在人才培养、投资孵化、资源共享、商机探索等四个方面,构建出行新生态。

用C2B的方式做出行To B业务

2017年推出“AI in Car”系统,2018年升级为“TAI汽车智能系统”, 2019年推出以人为中心的“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今年6月推出升级版“TAI3.0”。

回顾腾讯车联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也处于快速进化的过程中,在用互联网持续迭代的能力,帮助汽车智能化演进。

腾讯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除了腾讯车联,还有一个梧桐车联——2018年7月,腾讯和长安成立的合资公司。

梧桐车联专注于为车企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以及做开放的底层操作系统,主要是帮助更多车企解决硬件平台系统差异。它会面向更多的车企去提供技术服务,不仅限于长安。

腾讯车联专注的更多是上层的应用和实现,通过打造更开放、更高效以及能跟各种系统兼容的平台,使各个车企减少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基础投入和构建,从而快速地构建自身的应用和服务。

“有的车企可能需要一些系统级的解决方案,我们会推荐梧桐车联帮助它去构建底层的系统。”钟学丹表示,“有的车企有自己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会在应用级和服务的方面跟它直接合作。”

他还认为,应用和服务是今天车上最缺乏的能力项。“我们并不缺乏系统,并不缺乏硬件的这种能力。当前最缺的是,基于这些硬件和系统,把互联网的服务体验跟车的整体体验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因此,目前阶段,腾讯车联会坚持专注于应用和服务领域,会更关注如何持续为用户改善体验,促进更多用户的活跃以及更多用户使用场景的演进。

根据德勤的分析,当前车联网的发展还处于第一阶段。

在钟学丹看来,整个车联网还处于巨大的变化中,因为新的电子电器架构、智能座舱等汽车技术都还有很多不同方向的演进,今天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完整平台,所以,还需要不断演进和持续迭代才能看到终极变化会是怎样的。

而随着5G商业化落地,车联网大数据处理和挖掘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自动驾驶、智慧交通、人车生活等复杂的应用场景可能也会逐一落地。

腾讯副总裁钟翔平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交通论坛的演讲中表示,“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未来,交通将会进一步智能化,走向‘以人为中心的’人车路智联模式。”

在智能汽车的演进中,如何构建智慧的路,让路和车之间建立更好的协同——这正是接下来腾讯要做的事情。腾讯因此提出“We Transport”战略,将提供云端大脑和数字底座,连接人、车、路、网、云。

目前,腾讯在北京首钢冬奥园区已经做了5G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场景验证。同时,腾讯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加速长沙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的建设。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启动重大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就是在那次变革中新成立的部门。后来,腾讯将大出行相关业务统一到独立部门,该部门就隶属于CSIG。

如今,“930变革”将满2周年,腾讯正发挥自己的社交、内容等C端优势,以C2B的方式推进出行领域To B业务的发展。

按照德勤的预测,行业将很快由车联网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各种出行场景的数字化服务正在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车联网领域的竞争已经剑拔弩张。但不管智能汽车如何演进,人终究是服务落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