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经销商>文章详情

各地4S店水平考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吴冠锦)1月30日 10:13

 
岁末年初,厂家都在忙着定目标、做预算、开年会、发红包;评论界开始神预测2018的宏观市场走势,为下一次选择性失忆做准备;经销商投资者们都核算着这一年的利润,期盼着厂家的年末“惊喜”,内心腹黑地想盘算着春节后换掉哪个店总。
 
总之,大家都很忙!
 
对于一个4S店到底怎么能赚到钱,早期的行业认知是:在4S店盈利表现的各个决定因素中,代理的品牌和所在市场情况对盈利的影响占比为8,管理水平只能占到2,也就是说,一个4S店的盈利能力,在4S店开业的那一刻起就基本确定了。
 
随着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4S店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最后的盈利表现影响越来越大,再也不是当初公认的那个尴尬的2了。4S店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了决定因素,它左右发展方向,甚至承载着生死存亡。
 
然而,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以笔者几年来与各地投资人及经销商高管进行的交流来看,他们基本上不能客观评估自身4S店应有的盈利水平,也无法确知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本地区所处的位置。至于经销商的管理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地区差异,鲜少听到有见地的总结。
 
本来总结这个事情,最具备便利条件的是厂家,然而,由于厂家对4S店的理解能力有限,对4S店的评价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能看到”的最表层,对4S店管理的真实水平缺乏认知能力,不掌握也不奇怪了。
 
鉴于此,笔者就斗胆,对全国主流4S店的实际水平做一个初略的点评。仅做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为了能把问题说清楚,我们试着从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分开阐述。
从管理方面看:
 
与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感受到的差异不同的是,从全国范围看,绝大部分4S店管理处于同一档次,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是:
 
第一, 业务开展普遍不充分,几乎看不到综合业务全能、没有业务短板的4S店;
 
第二, 管理脱离不了人治状态,制度粗犷,对职业经理人个人能力过度依赖。
 
第三, 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管理漏洞和灰色收入,眼睁睁看着却缺乏决心及必要手段予以杜绝。
 
从经营方面看:
 
与管理水平同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的是,由于全国市场发展阶段不同,4S店之间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倒逼着4S店的经营手法不断推陈出新。总结全国情况,4S店经营水平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
 
最发达中心城市市场,这里除了特殊情况外,卖车直接获利已经比较少了,为了提升盈利,4S店非常重视各项衍生业务发展。
 
4S店过度营销,但由于相配套的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导致红火业务的背后,并未收获相应的回报。
 
一个比较糟糕的情况是,虽然竞争激烈,但4S店管理者们却未将心血放在立足长远的体系能力建设上,反而在与对手的竞争中“邪招尽出”,甚至间或有流血冲突事件发生。
 
这一梯队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部分特别发达的二线城市。
 
优秀4S店就在身边,先进思想就在耳畔,就是学不会,只能假装鸵鸟了。
 
第二梯队:
 
发达省份较大规模城市或内陆个别省份的中心城市。(比如:郑州、成都)这些地区市场规模巨大,是真正的隐型冠军。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市场规模巨大,整车销售获利仍然非常可观。
 
在巨大需求面前,4S店都在忙着卖车,其他衍生业务尽管在开展,骨子里却并不重视。
 
同业竞争算不上激烈,竞争多发生在业务管理者层面,还能维持基本的平衡。
 
投资人想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法,但往往被管理层认为多事,多数雷声大雨点小。
 
第三梯队:
 
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及内陆省份的地级市。(比如:肇庆、榆林等)这些地区市场规模有限,仍旧在成长状态,其市场往往被低估,品牌4S店多为独卖。
 
店的规模有限,新车销售仍然有可观的利润,但处于不断下滑状态。
 
同业竞争力度不大,同业之间象封建行会一样相互走动。偶尔的摩擦,烈度不大。
 
管理较为粗犷,人才极度匮乏,加强营销管理缺乏内生动力和执行力而显得多余。
 
由于信息还算畅通,多少还是知道些先进手法的样子,但基本不能付诸实践。
 
第四梯队:
 
广大经济相对落后省份,个别发达地区被遗忘的地区(比如:四平、百色)。4S店刚刚启动,从业者往往脱胎于炒车档,投资人很多来自其他行业。
 
4S品牌店还没有覆盖完全,4S店主要的竞争往往来自于其他炒车档。
 
这里,卖车是必须赚钱的,4S店不赚钱是要厂家负责的。
 
厂家商务政策是不会解读的,返利是不会计算的。
 
先进营销手法和管理是没听说过的,4S店就是卖车修车的。
 
如果厂家没有大的作为,4S店的水平在未来几年不会发生任何质的改变。随着宏观市场增长放缓,厂家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网络内4S店管理水平过低,不但会影响厂家的市场占有率,而且由于其难以自身造血,将给厂家带来极大的经营负担,如果全网大面积出现问题,甚至会带来经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