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经销商>文章详情

错过了推动4S店模式化的窗口机遇期?别怕,还有一次机会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吴冠锦)4月16日 14:51

 
让4S店象麦当劳一样实现全标准化运作是主流汽车生产厂家嘴上不说,但一直努力的建设方向。然而,经过多年的观察及对当下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分析,笔者认为,厂家基本上错过了推动4S店全模式化运作的窗口机遇期。
 
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容易。因为,到目前为止,厂家对全网4S店仍然具有很强的话语权优势,现在就说厂家错失了机会,恐怕为时尚早。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答两个关联问题:
 
第一,  厂家是否真的有机会推动4S店经营管理全模式化?
 
笔者认为,这个机会是存在的,并且窗口期持续了15年以上。
 
在4S店商业模式被提出并大面积推广的时候,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正式进入爆发期。在这一阶段,4S店绝对是一种暴利投资,当年投入当年收回投资是行业普遍现象,给予授权几乎相当于直接给钱。所以,厂家意志就是“圣旨”,经销商言听计从,根本没有欲望提出自己的诉求。
 
这个时候,经销商集团的势力还没有成气候,如果厂家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推动旗下4S店经营管理全面模式化,应该说是有很强的执行力的。
 
厂家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起码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这么做的。他们设计了运营手册,提出了服务标准,设计了到店检查及配套奖惩机制,并强力推行了下去。
 
应该说,这些举措对树立品牌在客户心中的标准形象,确立4S店的专业地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这是服务标准,并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
 
于是,在年复一年推动标准服务流程中,在不断进行僵化的客户满意度考核中,厂家推动4S店模式化的工作步履蹒跚,基本停滞不前。
 
 
第二,厂家怎样才能具备推动4S店经营管理模式化的正确思路?
 
如果把4S店理解为一种加盟连锁的商业模式的经营主体,那如下的观点才是推动4S店模式化的关键:
 
首先,厂家应该对4S店这种商业模式本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模式解读。
 
其次,厂家应该立足4S店经营主体,以真正经营管理的视角,由内而外,渐次推动模式化工作。
 
最后,服务标准化是经营管理模式化的末梢和外延,它的推动成功是建立在管理模式化基础上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就会得出,推动4S店经营管理模式化,重点不在所谓服务标准化,而是如下内容:经营平台与业务布局;财务工作标准化;岗位职能标准化;客户管理标准化等。
 
而标准服务流程是在上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不可能独立取得持续效果,单独推动意义有限。
 
现在回答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说厂家基本错过了推动4S店模式化的窗口期?
 
在笔者看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窗口基本关上了,并且历史性地关上了:
 
第一,  厂家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理论准备基本没有。
 
笔者曾经对厂家充满了期待,认为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厂家会自然而言进入状态:站在4S店的角度,全面指导4S店的经营管理,进而推动4S店经营管理模式化。
 
然而,历史并没有这样按部就班地书写,截止目前,并没有出现哪个主流厂家站在这个角度推动工作,对4S店商业模式的深度解读理论也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可以说,厂家推动4S店模式化,根本没有准备好。
 
第二,  厂家对4S店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执行力大打折扣。
 
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4S的暴利时代一去不返。4S店通过新车销售直接获利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因此,厂家在4S店的话语权不可避免地下降。
 
幸好,厂家还有真金白银的年度大红包,对4S店还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威,但远远达不到推动管理模式化所需要的程度。
 
第三,  经销商集团已经崛起,对厂家推动工作起到很大的制衡作用。
 
随着行业发展,经销商集团规模日趋扩大,管理水平日趋成熟。相比厂家,经销商集团更接近4S店经营本质,推动工作更加直接。经销商集团对旗下4S店影响力远大于厂家,这种格局势必对厂家推动模式化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局势的发展,这种抵消能力只会越来越强,不可能有回弹的可能。
 
综上所述,厂家推动4S店模式化的窗口基本上关闭了。为什么是“基本”呢?因为,厂家还有一次机会,那就是技术的发展。
 
人脸识别,大数据,智能化,电动车维修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普及,给予了厂家一次提升话语权的机会,如果把握得当,厂家凭借对技术的控制优势,完全有可能夺回4S店话语权,历史的发展轨迹也有可能因为厂家的技术优势而改写。
 
故事会不会这样书写?机会来了,厂家能否把握得住?笔者不敢妄断。